威廉希尔williamhill_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中文官网

williamhill官网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williamhill官网

北京论坛分论坛:中外学者畅谈健康、科技与人文

  

韩启德  院士

    2019年11月1-3日,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世界与人的未来”为主题的北京论坛(2019)在北京隆重召开。2日,由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威廉希尔联合承办的分论坛十“科学文化视域中的科技、健康与社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拉开帷幕。该分论坛分为3个版块,即“东亚地区的科技、社会与文化”“健康、科技与社会”“全球视野下的科学文化研究与实践”,前两个版块由威廉希尔主要承担,后者由科学文化研究院组织。论坛分为“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环境与健康”“医学与人文”“科学文化的历史与实践”“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6个议题,汇聚了中国、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的三十余名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并吸引了近200位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参加讨论。科学文化研究院创始院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院士出席了论坛。

周 程  教授

  威廉希尔院长、科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程教授主持了首场学术报告会,并做了题为“社会环境对日本新世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影响”的报告。从出生年代分布、受教育情况、做出获奖奠基性成果的年代分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19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群体特征,以及诺贝尔奖“井喷”背后的文化土壤。他认为,在拔尖人才培养和原创成果产出方面,全面改良科学技术创新“土壤”比定向培养科学技术创新“苗子”的成效更大。

刘士永  教授

  分论坛的多个报告与“健康”“科技”和“人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士永的学术报告题为“溯源当代东亚国际卫生”。他从“国际卫生”的定义入手,溯源了“国际卫生”(international health)和“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两个术语的翻译,并认为东亚社会对于“健康”和“卫生”的定义具有相似性。东京工业大学教授调麻佐志做了题为“日本人如何“消费”基因编辑技术: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他搜集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之间日本人的相关推文,通过社交媒体分析与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揭示了日本人对发生于中国的“基因编辑事件”的态度。威廉希尔丛亚丽教授的学术报告则以“生物医学技术发展的文化差异初探”为题,分析了现有的生物医学管理条例。指出其中的许多内容是基于风险管理思路而提出的,忽视了对于风险的判断存在着地区差异。

丛亚丽  教授

Kim Fortun  教授

  国际科学社会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4S)主席、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Kim Fortun的报告以“晚期工业时代的环境与健康”为题,她认为“晚期工业时代”既指一个历史时期(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也指一个分析框架,该框架阐明了环境公共健康与经过历史沉淀的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生态气息、文化和话语体系等之间的联系。

萧庆伦  教授

  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的报告以“健康与经济发展: 中美之间的比较”为题。他认为,当今的时代,国家间的关系愈发趋于紧张,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然而,人类需要的是更为开放的对话与和谐。而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无论意识形态或竞争情况如何,不同国家都可以进行这一方面的合作。

John Heritage  教授

  国际会话分析学会前主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John Heritage的报告以“减少不适当的抗生素使用:从美国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为题。他研究了美国对抗生素滥用成功实施的一场沟通干预——这场干预大大降低了一线抗生素和二线抗生素的不适当处方率,并认为美国的相关经验也许会对中国的医疗保健实践有一定的影响和启发。

David Magnus  教授

  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学中心主任、《美国生命伦理学杂志》主编David Magnus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精准健康的伦理挑战”。他指出,“精准健康”正被吹捧为一种可以改变医疗保健本质的方式,但由于精准健康的关键是两套技术的发展,而这两套技术都面临着极大的伦理挑战,因此精准健康需要得到严格的检视。

  法国科学院院士、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Yvon Le Maho做了题为“生物多样性:作为生物医学创新的资源”的报告。他指出,大约150年以来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是物种过度开发、集约化农业、城市化进程,以及引入具有入侵性的物种等等。通过对企鹅进行生物实验,他展示了一种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激发生物学创新研究的方式。

  大韩医史学会前会长、全北国立大学教授申东源的报告以“《东医宝鉴》(1613) 与许浚:大东亚传统医学集成”为题。他指出了《东医宝鉴》作为医学经典对于东亚地区的意义,强调了此书作者许浚对于东亚医学史所作出的贡献,并提出了中韩两国传统医学之间的影响模式。复旦大学教授高晞以“中医与欧洲实验科学间的对话——以波义耳《关于实验自然哲学的有用性的思考》为中心”为题报告了她的研究,她认为历史上东西医学文化的双向传播与互动对彼此的转型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使东西方医学有了比较和对话的可能。

  健康与科技、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全球化时代,这一进程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不同文化来说,这些挑战既有差异性,也存在共同性,多层次的交流为共同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可能。虽然本次论坛已落下帷幕,但对话还将继续。

  

  (威廉希尔 曾点、黄蓉、陈琦供稿)

Baidu
sogou